在泥漿鉆進過程中,經常遇到泥漿漏失的現象。由于漏失,不僅增加泥漿的消耗,嚴重時還會引起井孔坍塌、掉塊、卡鉆、埋鉆等事故。在有些地區有時泥漿漏失又往往是發現含水層的預兆。因此,在鉆進過程中發生泥漿漏失,必須仔細判斷,分別對待。
一、泥漿漏失的原因
埋鉆事泥漿漏失有兩種情況。一種是鉆至一般含水層,泥漿緩緩滲漏,這是正常現象。另一種情況是遇到巖石裂隙或溶洞,泥漿大量漏失。本節所指是后一種情況。
發生泥漿漏失的主要原因:一是泥漿使用不當;二是鉆進操作不慎;三是地質條件不佳。泥漿使用不當造成的漏失,是泥漿所造成的靜水柱壓力超過巖層壓力及巖層空隙阻力,如鉆孔穿過砂礫層、坡積層、基巖風化層時,常發生此種漏失,一般漏失不太嚴重。鉆進操作不慎,是提升或下降鉆具過猛、修孔、擴孔、或地質條件不佳,是地層空隙大、滲透性好,或地層有裂隙、溶洞等造成的漏失。由于地質條件不同,漏失的程度也不一樣。有時由于漏失大量消耗沖洗液,但孔口還能夠返水;有時孔內有一定的水位,但孔口不能返水,說明漏失地段在孔壁;也有時突然漏失,孔內沒有水位,說明是孔底漏失。
二、泥漿漏失現象
1、泥漿池液面下降,泥漿量減少。
2、井孔返出的泥漿量減少,嚴重時有進無出。
三、泥漿漏失的處理
1、一般第四紀地層漏失發生在鉆孔淺部,如漏失不太嚴重,用粘度50~60秒的稠泥漿鉆進即可堵住。如果孔內有坍塌現象,可投些粘土球,搗實后繼續鉆進。
2、裂隙漏失不嚴重時,將泥漿粘度提高至70~80秒,適當提高泥漿的靜切力后繼續鉆進。當泥漿不再漏失時,再換正常泥漿鉆進。
3、嚴重的泥漿漏失,除了適當提高泥漿粘度、增加靜切力外,還可以投入粘土球或在泥漿中加入填充物質,制成堵漏泥漿,如鋸末泥漿、鋸末堿劑泥漿、石灰乳泥漿、水泥泥漿等,以增加泥漿的流動阻力,充填裂隙,達到堵漏目的。
四、堵漏泥漿
1、石灰乳泥漿:在泥漿中加入一定數量的熟石灰,攪拌均勻,泵入孔內;或以石灰、鋸末、泥漿按比例混合,注入孔內,靜止2~4小時即可鉆進,此法用于處理裂隙、斷層和風化破碎帶等一般漏失層和嚴重漏失層的堵漏。石灰乳泥漿配比見下面表格,需在漏失層取水時,可采用酸化解堵。